我们的排球队一直像一盘散沙。训练迟到是常态,战术讨论变成闲聊,比赛时各自为战。直到那个傍晚,体育生李明背着球包突然出现在体育馆门口,教练像抓住救命稻草般宣布:“这是新加入的主攻手!”
空气瞬间凝固。我们这群“业余爱好者”面面相觑——他肌肉线条分明,眼神锐利,和我们松垮的运动服格格不入。第一次训练,他一个发球就砸碎了玻璃窗,碎片飞溅中,他面无表情地捡球:“再来。”
冲突来得猝不及防。他要求我们加练体能,纠正每个动作细节,甚至当众指出队长垫球姿势错误。队长涨红脸摔了球:“你以为你是谁?职业选手?”李明只是沉默地弯腰捡球,汗水沿着下颌滴落,像无声的挑战。训练场气氛降至冰点,有人开始缺席。
真正的转折在一场关键比赛。我们连丢两局,替补席上弥漫着绝望。李明突然站起来,用毛巾擦了擦手,对教练说:“让我换下二传。”所有人都愣住了——他从未打过这个位置。上场后,他像精准的齿轮,用嘶哑的喊声串联起全队,每一个手势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。当我们追平比分时,他突然对着我吼:“接住这个!”我下意识鱼跃救球,球稳稳送到他手中。最后一扣落地,全场寂静,然后爆发出我们从未听过的欢呼。
赛后,他靠在墙上喘气,夕阳把影子拉得很长。队长走过去,递过一瓶水:“明天……加练几点?”李明咧嘴笑了,露出虎牙:“六点,别迟到。”
如今体育馆里回荡着整齐的击球声。李明依然严厉,但训练结束时会和大家一起瘫坐在地上大笑。他像一根楔子,强行插进我们松散的队伍,却意外让所有人咬合得更紧。原来有些“插入”,不是破坏,而是为了唤醒沉睡的力量。当体育生闯入我们的世界,他带来的不仅是球技,更是让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镜子。